利市錢理財課 兒童理財5大要訣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7/02/06 12:46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8

分享:

分享:

家長廖太平日與仔仔廖啟謙逛街時,「睇玩具」多於「買玩具」,並會順道教仔仔點樣格價。(相片來源:iMoney)

農曆新年將至,最開心的莫過於小朋友,既可放假,也有利市錢收。不少家長都會趁機幫小朋友儲起利市,留待日後長大使用,卻忽略教育小朋友理財和正確使用金錢的重要性。

投資者教育中心旗下的理財教育平台「錢家有道」,在街頭訪問逾400名家長,發現近四成家長嚴格控制子女利市錢的花費,以免他們隨便消費,但如何藉此教孩子終生受用的理財觀,家長未必留意。就趁新春期間,和小朋友上一個理財課,向他們灌輸正確的金錢觀。

對小朋友而言,兩個蘋果多過一個蘋果,換轉為金錢,如果有人用2個2元跟小朋友換1個5元硬幣,他們又會怎樣選擇呢?

新春前夕,投資者教育中心與香港家庭福利會在葵涌一所小學舉辦理財工作坊,透過體驗遊戲,教育小朋友正確的理財觀,同時讓家長檢視個人的消費行為及理財態度,反思對其子女的影響。

$2 + $2 > $5?

活動當日,負責導師先教導小一至小三的學生,認識手上的硬幣、紙幣、八達通和信用卡等付款的工具。導師以例子指出,普遍的小朋友認為2個2元加起來的總和,較1個5元為多。這觀念對家長廖太也是一個新發現,

在小朋友眼中,他們未必識得分辨錢的價值,唔知道5蚊係貴過2個2蚊加埋,之後可以嘗試倒晒啲錢出嚟,用呢個方法去教小朋友。

除了認識金錢外,小朋友更與家長角色互換,他們戴上煲呔後,化身成家中的爸爸,肩負起賺錢養家的責任。他們每人都要外出工作,可以選擇做老師去批改卷試,也可在工場串珠,甚或完成連綫表去換取人工100元。

除了恒常的工作,他們更可透過加班去換取加班費,這個小小遊戲讓小朋友體驗到金錢得來不易。惟收到人工後不消幾秒,就有大量的雜費湧至,身上剩餘的人工愈來愈少。

此時,他們手上拿着僅餘的零錢,可以去儲蓄、捐獻,或到願望天地實現心願,當中竟有一半小學生選擇儲蓄,亦有幾位小朋友選擇將金錢捐出。當然,到「願望天地」買自己想買已久的遊戲機、電腦的也為數不少。正在口袋空空之際,天無絕人之路,他們再次獲得打工的機會。今次他們可把握時間,努力賺錢,之後又經過一輪儲蓄和欲望的爭扎,最後大部分人只用剩數十元。

活動當日,小學生和家長角色調換,肩負起購買旅行所需的用品,要在有限的金錢下完成任務。(相片來源:iMoney)

小孩當家 學留盈餘

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,同樣是角色大轉移,由媽媽們戴上可愛的小髮夾,化身做小女兒,負責扭計買嘢食。他們今次的任務是買秋季旅行的食物,飲品和食物都需要各買一樣。一枝清水10元,益力多、檸檬茶的飲品索價20元,當小朋友變成父母,他們又會點樣在有限金錢下完成任務?

葉太的女兒除了購買所需的食物外,也在「願望天地」購買一個價值30元的自助餐給自己,故飲品只能買較便宜的清水,而非葉太想要的益力多或檸檬茶。

見到囡囡得返10蚊,用錢就就住就住,好像我哋平時咁,月頭手鬆,月尾就勒緊褲頭。

同樣是購買自助餐,另一位家長廖太卻願望落空,

囝囝好順攤,基本上我想買乜佢都買俾我,啱啱好仲有30蚊,我想買埋自助餐,我同仔仔講不如你買埋俾我啦。

仔仔經過一番思索,最後寧願留返30蚊,全靠導師提醒仔仔一句,「你買咗自助餐仲有冇錢淨呀?」後來廖太發現,仔仔在每個遊戲都有「留返啲錢」,並非有幾多花幾多。

延遲購物 減少欲望

導師指,時下不少家長都會幫小朋友儲錢,教導他們儲錢的重要性。然而,除了儲蓄以外,如何令小朋友分清想要和需要的物品,以及正確運用金錢,也是另一門學問。

兩位初小學生的家長廖太和葉太,有不定時給予子女零用錢,新年所得的利市錢亦會儲入銀行中,她們各有一套教育子女理財的方法。

廖太會告訴兒子,銀行的戶口是仔仔所擁有,即使仔仔喪失利市錢的運用權,平日所得的零用錢都要儲起來,但仔仔卻毫無怨言。

佢自己會好緊張啲錢,去買玩具時,佢會睇吓邊啲玩具平,或者好鍾意佢先會買。

她亦會問清楚仔仔想買該件玩具的原因,了解他到底是「三分鐘熱度」抑或真心想擁有。平日和仔仔去「睇玩具」多過「買玩具」,順度教導仔仔格價,耳濡目染下,仔仔不但更學懂珍惜,亦學得一身格價的好功夫。
葉太同樣將女兒的零用錢儲入銀行,不過會給予女兒一本開支簿,要她自己記錄每日用錢情況,帳目一清二楚。假若女兒有一些想買的東西,除了買和不買之外,還有第三種解決方法,就是「唔買住」。

我會同女兒講,儲夠錢先去買,延遲去滿足佢,並非一下子拒絕,減少拉鋸情況。

有時小朋友只是呢一刻想買,冷靜下來就發現自己未必需要該物品。

就好似自己去買衫,呢一刻好想買件衫,行出間店冷靜下,返去(店舖)就發現其實都唔需要(買),屋企都有類似的款式。

葉太指女兒可怡非常慳家,即使近月獲得獎學金,葉太給予可怡盡情購物的機會,可怡亦只是花了10元去買原子筆,剩下來的金錢都用作儲蓄。(相片來源:iMoney)

投資者教育中心總經理李博衛表示,

希望透過工作坊,讓家長明白培育子女正確理財習慣的重要性,並掌握孩子對於理財的認識和問題。

活動完結後,主辦方更將理財的遊戲卡送給每個家庭,讓小朋友從遊戲中了解儲蓄的重要性。(相片來源:iMoney)

1. 身教

孩子容易「有樣學樣」,模仿父母的行為。如果家長本身是理財有道的人,有助培養孩子健康的理財習慣。

2. 以實物講解

利用真實的鈔票及硬幣教導學前兒童辨別各種貨幣的面值,亦可教導小學生認識各類型的電子貨幣,如八達通、自動櫃員機的提款卡及信用卡等。

3. 獎賞

可透過適當的獎勵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,當孩子表現良好如定時儲蓄、記錄開支時,利用一些非物質的獎賞去嘉許孩子,如睡前的故事時間、假日的戶外活動、興趣班等。

*勿過分依賴物質上的獎勵,以大額金錢或昂貴的禮物作為獎賞

4. 遊戲

可透過桌上或網上遊戲,以及一些家居練習等有趣的活動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。

5. 實踐機會

給孩子適量的零用錢,讓他們自行分配,並從中作出引導。若他們於過程中亂用錢或犯錯,給了他們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。

資料來源:投資者教育中心提供

全文刊於《iMoney智富雜誌》第484期(收費閲讀)

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

【其他熱話】分娩大作戰:我用17分鐘誕下BB

【其他熱話】拆解「曱」「甴」倉頡碼 10個常見倉頡難打字 

【其他熱話】日本櫻花滿開時間表出爐 京都櫻花4月6日滿開日!

撰文 : iMoney智富雜誌